Hello 香港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43|回复: 0

桥咀岛之殇:一片 “海洋珍宝” 的受伤与守护,藏着人与自然的文明课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10-8 16:41:0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近日,香港西贡桥咀岛的一组画面,让无数香港人揪心不已 —— 
本应是色彩斑斓的 “水下花园”,却因部分游客的不当行为变得伤痕累累。
这片承载着香港人海洋骄傲的岛屿,在假期里遭遇的生态创伤。
不仅引发了对游客行为的讨论,更揭开了一堂关于人与自然共生的深刻公开课。
图片

(图源:绿色和平)

 

桥咀岛,曾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 “海洋珍宝”。
 
澄澈的海水下,珊瑚群静静生长了十年,红的似火、紫的如霞,将海底装点成梦幻的秘境。
 
成群的热带鱼穿梭其间,时而追逐嬉戏,时而隐匿珊瑚缝隙。
 
潜水爱好者潜入水中,无需远行便能与这片生机盎然的海洋世界温柔相拥,感受自然馈赠的治愈与美好。
 
对香港人而言,这里不是遥远的旅游胜地,而是触手可及的海洋家园。
图片

(图源:绿色和平)

 

然而,这个假期,这份宁静与美好被彻底打破。
有游客下水浮潜时,毫无顾忌地将脚踩在活珊瑚上,监控画面里,大片鲜活的珊瑚瞬间失去色彩、变得惨白 ——
 要知道,珊瑚一旦被踩坏,至少需要十几年才能缓慢恢复。
更有人将海底的海星、海胆当作 “玩具” 挖出,捧在手里把玩一番后,便随意丢在岸边,而这些海洋生物离开赖以生存的泥沙,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失去生命。
禁火区里,还有人偷偷升起明火烧烤,餐后却将塑料瓶、食物残渣随意丢弃,那些藏在沙滩缝隙里的垃圾,或许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分解,持续威胁着海洋生态。
图片

(图源:香港01)

 

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人员看着眼前的景象,满是无奈:
“这些看似‘无意识’的举动,对桥咀岛的伤害是毁灭性的。十年生长的珊瑚,可能因为一脚就毁于一旦;世代栖息的海洋生物,可能因为一次好奇的捕捞就失去生命。”
图片

(图源:绿色和平)

 

万幸的是,事件曝光后,守护的力量迅速集结。
香港渔护署第一时间加派人手登岛,工作人员沿着海岸线细致巡查。
遇到游客踩踏珊瑚、挖掘海洋生物等行为,会立刻上前温和劝阻,同时耐心讲解珊瑚生态的重要性与海洋保护知识,用专业与真诚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。
他们背着沉重的垃圾袋,弯腰捡拾沙滩上的垃圾,连石缝里细小的塑料碎片都不放过,一点点为沙滩 “卸妆”。
潜水员也主动请缨,潜入受影响的海域,细致监测珊瑚的健康状况,为后续修复工作收集数据。
目前,当局还在研究是否通过限制登岛人数,为脆弱的海洋生态 “减压”。
图片

(图源:环境及生态局facebok相片)

 

社交平台上,香港市民的讨论也格外热烈,其中一句 “不怕人多,就怕不懂”,道出了问题的核心。
香港作为 “海岛之城”,拥有 263 个大小岛屿,从市区乘船二三十分钟,就能抵达清澈海域,浮潜、帆船、立桨冲浪早已不是奢侈的娱乐,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。
图片

(图源:环境及生态局facebok相片)

 

更重要的是,香港人对海洋的情感,远不止 “玩耍” 这么简单 ——
 从小学课堂开始,环保与海洋生态就是必修内容。
学校会组织学生到海岸实地考察,让孩子们亲手触摸沙滩、观察潮间带生物,建立对海洋的敬畏。
环保组织常年走进社区,开展珊瑚知识讲座、清滩行动。
2023 年的 “香港珊瑚监测” 计划,就有 700 多名公众志愿者参与,覆盖 33 个潜水区。
就连潜水俱乐部的教练,每次出发前都会反复强调 “三不原则”:不踩珊瑚、不碰海洋生物、不丢垃圾。
对香港人来说,尊重海洋早已内化成习惯,人与海的关系是 “共生” 而非 “消耗”。
图片

(图源:香港地质公园)

 

但对部分外地游客而言,海洋或许只是 “打卡景点”—— 
来这里是为了拍一张好看的照片,体验一次新鲜的活动,却从未思考过 “如何正确靠近自然”。
他们不清楚珊瑚的脆弱,不了解海星的生存需求,也没意识到随手丢弃的垃圾会造成怎样的伤害。
这种差异,无关地域远近,只在于环保观念的普及与生态教育的深度。
图片

(图源: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

 

桥咀岛的遭遇,从来不是个例。
一座城市的文明,不仅体现在高楼林立的繁华、街道整洁的有序,更体现在无人监督时,人们对自然的态度。
珊瑚不会说话,却用苍白的躯体诉说着伤痛。
海星不会抗议,却用逐渐僵硬的身体警示着漠视。
一脚的重量,可能毁掉十年的生态;但一代人的坚持,也能让受伤的海洋慢慢重生。
漁護署珊瑚礁普查|亞媽灣覆蓋率最高 6地點有白化料水溫升所致

(图源:香港01)

 

如今,关于桥咀岛的讨论仍在继续,这早已不只是 “游客不文明行为” 的批判,而是一堂面向所有人的 “人与自然关系课”。
图片

(图源:香港旅游发展局)

下次当我们走进一片海、踏上一座岛,不妨记住:
不随意踩踏珊瑚,不捕捞或把玩海洋生物,将垃圾打包带走,遵守当地的生态保护规则。
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,正是文明与漠视的分水岭,也是守护自然最有力的方式。
图片

(图源:香港地质公园)

如果你曾去过桥咀岛,或许有过在清澈海底与鱼群邂逅的惊喜,或是在沙滩上看日落的惬意。
如果你对守护这片 “海洋珍宝” 有想法 —— 
比如建议增设生态解说牌、开展游客环保岗前培训,或是组织志愿者定期监测 。
都欢迎分享你的经历与建议,让更多人参与到桥咀岛的守护中,让这片 “水下花园” 早日恢复往日生机
图片

(图源:香港地质公园)

 

 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Hello 香港 ( 粤ICP备2020129818号 )|Sitemap

GMT+8, 2025-10-23 15:16 , Processed in 0.020724 second(s), 11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25 红盛集团(深圳)有限公司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